close

 

搞不清楚為何而累.jpg

已經不記得一年前是為了誰,馮俊凱?Marcel Kittel?而對公路車產生興趣,但那一切都已經不重要了。我的單車日記隨著我轉換職場跑道而開始,為了填補那失落與墮落的六年青春。原本在購車前其實已經知道FITTING的重要,但是因為一些因素,在有些急就章下,我入手了國內大廠的碳纖維成車,隨著車店技師針對座高做調整後,我的騎行日記正式啟航,而FITTING?變成很後面才思考的問題了……

隨著騎行能力提升與減重有成(90KG→73KG),每次騎行里程數直線上升,問題也開始浮現,首先是上半身在50KM就有疲倦感,再來逼近100KM屁股便會痠痛難耐。問題總要解決,首先是屁股疼痛,在一段時間比較後我購買了一款特殊造型設計的座墊,但這才是頭痛的開始…

換好座墊後沒有太多時間測試,隔天便跟團直上東眼山,在開始爬坡時才發現座墊調整太高雙腳打太直了,但是面子使然我騎完全程,雙腳膝蓋周圍肌肉拉傷,休養了兩個月,而拜讀劉大文章接觸到剩騎士部落格、預約FITTING也在這段休養時間,在等待三月到來前我不知道後面還有更糟的在等著我…

15440301_1428342747183609_6347935520944635700_o.jpg

復健完成之後,不知是否內心的心魔作祟,每回的測試座高不斷降低幾近於半蹲的騎法我仍覺得不夠、伴隨每次出團爬坡必定抽筋,還不小心定桿倒車好幾次(這問題後面浮現),我還另外改裝40T的超大飛輪試圖解決爬坡問題,當然問題不會完全解決,更糟的是上半身疲倦的問題更早出現,抽筋頻率也只是從必定變成經常。騎行的頻率與距離明明與剛開始減重時無異,但當時的強度讓我成功減重騎行能力突破百里,現在卻無法追趕,拖累團體變成每次騎行的壓力,我開始思考問題在哪裡…

在理解上述問題不是出在訓練而是某些零件產生的結果後,我向某間車店購買車友推薦的品牌座墊,並由該店技師調整座墊高度與位置。這一調整不得了,我的座管被拉出來5CM之譜,連技師都不敢相信我之前是怎麼騎車的...

換上了新座墊後爬坡抽筋的問題大幅改善,連帶原本困擾的屁股疼痛一併解決,但是上半身的疲倦尚未解決,由於新座墊設定時後移到最後,相對把手距離有感的拉遠,在評估之後直接購買最短6CM鋁龍頭替換原廠10CM龍頭,上半身疲倦點後移到逼近百里才出現。這下子問題似乎都解決了,但看著這極端的設定,我開始有些擔憂

時間沒多久就到了3月,在劉大哥檢查下發現我身體左側關節有移位且腰有傷無支撐力,在整個FITTING結果出爐後前面遇到的所有問題都有了解答。原來這一切不全因訓練不足,而是能靠設定來改善!連夜買來可調龍頭,挑燈夜戰將劉大哥的設定呈現在座騎上,之後的北橫拉拉山櫻花行、一日不厭亭+五分山,在背著大背包的情況下我還能穩穩跟在集團中堅,表現讓團體評價是「突飛猛進」,而我心裡知道這只是因為前面設定不對的關係,回顧過往,不堪回首……

雖然表現亮眼,但龍頭長度預估不到5CM對整體操控產生很大的影響,3/18參加環化賽,只要認真抽車,可調龍頭便會產生異音,抽車時的重心也不太好拿捏;下坡時的穩定性更加令人無法分神,原廠TCR 10CM龍頭設定下坡就很尖銳,FITTING後的表現更極端,幾乎到了遇彎必煞的程度。

將FITTING結果是呈現在成車上是遷就下的產物,上述症狀真要有解只能走訂製車架一途了,但礙於經費有限,雲豹系列能考慮的只有16年新推出的三級車架M3 2205了,但量身打造的車架幾何數據是否能彌補管材強度的不足?一個量身幾何的三級鋼管車架與遷就下的三級碳纖維車架,究竟孰輕孰重?這一切大概還要再等半年後的FITTING複檢與時間來定奪了

回顧這半年多7個月的時間,一路上跌跌撞撞,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還弄傷了身體,多方嘗試的結果還被朋友虧為董字輩人物,幸虧有剩騎士與劉老師相助,給了一盞明燈,相信天無絕人之路,往後的騎行日記會更加美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志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