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很早之前就在想這種改裝方式,在平路一樣順暢但是面對陡坡更加游刃有餘,保護膝蓋陡坡不用穿卡鞋牽車,重點是費用不能太高,於是有了本篇的誕生。事先強調本篇文章僅作心得報告,如無法接受是類改裝者可直接點選上一頁離開,此種改裝法的優缺點將在本文中分享,請各位看倌自行評估對自身是否適用

mobile01-74871234a67d901e176bb6ea2c52c69c.jpg

----------------------------------我是分隔線----------------------------------

上路心得

改裝前配備是105CT盤配32T飛輪車齡2個月、身體素質體重75KG,FTP測驗成績203W

首先在面對10%以上持續攀升的陡坡時,以前32T迴轉速上不去(低於60RPM),每一腳踩踏都很緊繃;改裝後40T面對同路線踩踏過程雙腿緊繃程度沒有過去32T來的明顯,可以感覺到迴轉速有再增加的可能,拉高迴轉速沒想到功率攀升速度遠比我想像的高,為避免雙腿爆掉只好降低迴轉速,但速度也同步降低;一不留神心率更快爆掉仍舊得下馬。面對持續向上的陡坡,40T能緩和雙腿的痛苦卻會拉長爬坡的時間,有一好沒兩好

mobile01-98957a1e44dcccb3a982f36c3f8ba5a4.jpg

一段陡坡的結束總會伴隨坡度的緩和(小於8%),原先32T仍舊會有雙腿緊繃的感覺,短時間無法帶出速度;到了40T卻產生了有如在平地的錯覺,迴轉速拉高壓低功率,功率值竟然可以降到區間1以下(55%FTP),雙腿的放鬆遠比32T明顯,輕踩一小段能夠好整以暇再戰下一個陡坡。面對坡度變化,40T犧牲一點速度換來面對下一個陡坡的餘裕

mobile01-4618a92915ae77941af431fecef15b7c.jpg

回到平路,改裝的飛輪帶來的是變速各檔位之間的落差加大,從11T開始的前6個檔位,32T飛輪變化是1-1-1-2-2,40T飛輪則是2-2-2-2-2,最重的三個檔位多了1T,在踩踏上
每進一檔迴轉速都掉的比較大要更出力去維持,加速要變得更加積極去踩踏,面對平路配速調節,40T無疑遜色不少;但是反過來看在平路緩坡的變化上(5%以下),切換大盤去應對的狀況幾乎消失了,過往的大對大(大盤50T對上飛輪32T),對應到40T飛輪上是對應倒數第三檔(31T)。接近的檔位齒比,鍊條的偏斜程度縮小自然無須切換前面大盤。面對平路,40T遜色不少但是省事不少

mobile01-8c058d60331f927949699220cd2281bc.jpg

在經過長時間的爬坡體會之後,我給這樣改裝的心得是「讓你爬坡時的出力可以分期付款」,原因在於面對核心的陡坡時,更輕的齒比讓大盤單圈踩踏輸出功率不用像原本32T飛輪那般龐大,但是對應到輪子的轉動,同樣輪子轉一圈卻必須讓大盤以更多圈來帶動,結算下來可說是將原本一次付清的功率分攤到多次來償還,短程的陡坡能更容易拉高迴轉速做出功率撐過去,但長距離的陡坡則看騎乘者的基礎體力了,沒有足夠體力,放輕齒比的代價則是讓心率更容易爆掉;如果降低迴轉速但速度更低行進更不穩定,不小心重踩會翹前輪更加危險

mobile01-5ae30eb43c18a77abd443374e79d7514.jpg

僅對齒比做調整的測試結果是殘酷的,沒有基礎功率的入門騎士,在初次面對陡坡會產生猶有餘裕的錯覺,更容易不自覺增加迴轉速提早在爬坡的半路爆掉;回到平路面對各檔位
之間明顯的落差想帶到習慣的迴轉速更是不容易。以下為總結:

放輕齒比的優缺點:

優點:
短程陡坡可帶出迴轉數代替抽車快速解決
坡度變化過程可爭取更多緩衝休息機會
平路緩坡變化減少切換大盤次數

缺點:
過輕齒比在爬坡過程會拉長時間
長程陡坡依舊吃騎乘者基礎體力,不會憑空變長距離給你
平路速度調節較為不易

以上為我歸納出來的優缺點,隨騎乘者功率表現不一會有不同的變化,上述狀況僅供參考

看完了心得如果你仍有考慮這樣子的改裝以下是個人比較心得,如無相關需求者可直接
點選上一頁離開

----------------------------------我是分隔線----------------------------------
1.放輕齒比選擇的道路

其實就放輕齒比的方向來看有兩個地方著手,分別為大盤與飛輪,大盤部分受限BCD規格影響,目前有齒比低於CT盤(50/34)配置的產品選擇屈指可數,最極限的46/30版本更要價不斐,雖然是變速系統更動範圍最小且最理想的選擇,但同樣成本拿去升級輪組會是更理想的選擇,從大盤改裝改善爬坡會是排序較為後面的選擇

mobile01-6a5929f42f460ad35095fdbe5b43c32b.jpg

至於飛輪部分因為改裝成本低廉,為此種改裝者大多會選擇的方向,主流為公路車後變加裝吊耳延伸座硬吃更大顆的飛輪(正常到36T,40T有風險)。但是問題在於面對極端狀況下
(大對大or小對小)有可能扯斷後變or鍊條掃到後叉的情事發生,雖然正常情況下我們就會避免是類情事發生,但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因此此種主流改裝暫時被我當作備案

mobile01-f005994e221188bd2af41edf4b2b7b0a.jpg

而我的改裝則是飛輪改裝的進階版─拉線蝸牛(為免有廣告嫌疑以此暱稱代替),用來為公路車煞變把與登山車後變牽線,只要登山車後變齒容數足夠即便是極端狀況下也無疑慮。此種改裝費用較前述吊耳延伸座改裝法昂貴(多準備一顆登山車後變且拉線牛本身也比吊耳延伸座貴一點),但突破了吊耳延伸座的改裝極限(選擇XT超長腿可以改裝到42T),因此成為我的選擇

mobile01-d49c7f7a5690c7a8e76a9f0cb7800eab.jpg

2.你所需要的東西

選擇了以拉線蝸牛放大飛輪的改裝方法後,本體拉線蝸牛直接與店家購買即可,但建議另外準備新的飛輪、登山車後變與夠長的鏈條(登山車系列零件店家大多不會有現貨),飛輪的選擇SRAM、SHIMANO在11速都有36T以上的選擇;登山車後變綁定SHIMANO(拉線蝸牛不支援SRAM)並要計算齒容數是否足夠,以CT盤搭配11-40而言齒容數需求為45T,最低標為XT超長腿(齒容47T);鍊條部分要買一整條新的來使用,我購買的是ULTEGRA11速116目,改裝完使用115目,僅打掉1目須特別留意

mobile01-39ac80dd722ec40e4e9605aa298c3b56.jpg

3.你要面對的問題

由於改變了拉線比,在蝸牛兩端的線材張力不一樣,即便改裝店家細心調整,未來仍有微調的可能。由於此種改裝方式極為冷門,大多數店家改裝僅至吊耳延伸座,到一般店家多會受到質疑且容易遭受拒絕,要能自備工具處理變速線鬆掉的狀況(目前騎行約500KM無須調整之狀況)

再者此種改裝用公路車鍊條吃登山車飛輪,騎行過程中會有些許異音,如果習慣了原本SHIMANO系統的寧靜使用此改裝會有很長一段適應期

最後是車友的疑問。此種改裝非競技取向,不會讓你真的爬牆爽到底,該付出的功率還是要有。如果你跟的車友每個都拼命刷PR、攻上山頂不會等你一個肉腳就把你放生,那麼你做這種改裝只會更早被放生,經費省起來湊齊攻頂LW比較實際

mobile01-d9bb9dd3ceef8dbc6362b2f6d05476ba.jpg

----------------------------------我是分隔線----------------------------------
最後要感謝大棟山405高地晨騎團的所有車友們,定期舉辦各類團騎活動也不會把我放生,隨團的專業攝影師更為旅途紀錄美好的點點滴滴,讓我有機會體驗各種不同的路線並且測試。期許未來能在台灣各大知名山路上好好享受40T改裝帶來的樂趣

mobile01-55e75f8b088f08af378e66886f15edf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志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