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騎行的美好.jpg

七個月的等待對我而言是一段不短的歲月,在重新坐上客製K6(後續以630代替)之時我的體能已經大不如前,花了一段時間才跟上630的節奏。這次的心得是先以肉腳的狀態來體會,相信未來體能調整得宜之時,對於630會有不一樣的感受

首先不可避免的實秤車重,我的630標配二比一輪組空車還有8.3KG,相較社團內其他客製465來說簡直是神豬級的存在。不過很神奇的是過去擁有的公路車TCR加上105卡踏,重量也是接近8.3KG,在重量接近的情況下630與二比一會有什麼表現著實令人期待

23000315_1875003745850838_440517579158363505_o.jpg

1.踩踏感受:鋼管車的靈魂鼓動
首先車子重歸重,但是起步的感覺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起步出力向下踩,相較於過去的碳車TCR在快到下死點時會有力量微微散失的感覺,630的反應則十分迷人。低迴轉速踩踏向下的過程感到飽滿的扎實感、硬中帶有些許的Q度,加速力道的擴散是很平均的從後三角傳遞出來,平穩的向前推動,不會有拉扯的不適感
曲柄順暢的上下帶動、隨著二比一的加持下迴轉速越來越快;當迴轉速夠高的時候在抵達下死點後拉上提的瞬間會感受到被微微的彈力推了一把,產生了一股奇妙的節奏與鼓動,彷彿手握寶刀起刀纏頭後順勢劈落,跟隨著刀的重量持續加速,再順勢抽刀回防,整個流程一氣呵成,勢如破竹
過去試過幾台公路車,只有試乘劉老師的敏神號465配航翊050板輪有類似的感受,但是465踩踏反應較630來得迅速且輕盈(輕盈的感受應該來自於車重),而630可能受限於車重、材料調性的不同,回饋的反應相對來說有慢了那麼些許,但是我反而比較好跟上節奏,就現階段的感受各有其千秋

2.座艙設定:完美,缺一不可
630的71.5度座管角設定在累積一定里程數後開始有感,過去騎73.5度的TCR是有種向後蹬、股四頭肌出力較多的狀況,真的認真騎還會有抽筋的狀況,因此長途騎行多半有所顧慮;而630的踩踏讓我真正體會到”向下踩”的感覺,股四頭肌與臀大肌平均出力的感覺。一開始還稍嫌不適應,但習慣之後就會體認到”這個踩踏才是我要的”
再者座艙長度在搭配FITTING設定的7公分龍頭後剛好就是同FITTING設定的60公分,而高低差因為荒廢半年沒認真騎車,反裝朝上的結果是負0.5公分,這樣的設定結果與我過去為了能駕馭TCR所做的調整幾乎一樣
只是過去騎TCR時身體是身體、雙腳是雙腳,有種各自為政的體感。長途下來上半身上能負荷但是雙腿可能小小抽筋不知幾回。但是630的設定讓我在踩踏過程中腹部與背部感受到有些微同步出到力,卻不至於像過去TCR原廠設定有一定高低差時的疼痛與不適,整體產生了協同一致的節奏。原本用不上的上半身在沒有顧慮的情況下開始參與了騎乘的出力,雙手的負擔在認真騎行時感覺似乎變太輕了。如果未來上半身訓練得宜的話,相信龍頭改回正裝朝下的日子指日可待

3.平路加速性:二比一的絕對優勢
隨著持續的踩踏,二比一伴隨著咻咻的風切聲將速度提升,當時速超過大約15km之後,就能明顯感受到向前帶動的慣性跟隨著踩踏的頻率持續湧現。令人驚訝的是速度超過基本門檻後,一路拉到接近40km,速度的提升十分順暢,不像過去TCR配原廠輪組在30km到40km會有小撞牆不好提速。更可怕的是630在40km之後還要再加速到50km是感受不到阻礙,只要腳力足夠要直上50km絕對沒問題。二比一的戰力深不見底,在加速表現上著實令人欽佩。而630的穩定性更是為其加分不少,幾何設定因當功不可沒
加速表現亮眼,巡航維持也不遑多讓。過去騎TCR遇到緩坡變化就得頻繁換檔,現在630搭配二比一在5%以下的緩坡完全沒了換檔的慾望,光靠腳力微調帶動就能應付,換了檔位反而有太輕的感覺。維持同樣的速度同樣的迴轉速,但是施加在踏板上的力道變小了,騎乘變輕鬆了。在市區如果認真踩踏時反而時常需要按煞車來減速,而不能像過去那樣放掉迴轉讓車子自己減速,對於剛開始牽到新車不會節制出力的我來說著實有點嚇到!

4.下坡操控:人車合一、天衣無縫
下坡的操控是我對過去TCR最不好的印象,為了符合FITTING設定的結果是犧牲了操控。平路爬坡還好,但在下坡卻是最要命的問題。每個過彎都像要被甩出去的不安、伴隨著敏感的龍頭在高速帶來的虛迷效應持續動搖我的心,拼命地想減速。而630設定搭配了偏短的7CM龍頭,但是下坡操控性與過往相比卻是天與地的差別。過往TCR在下坡會讓我有想把重心往前壓的感覺,但630卻不會,相信Rake50的前叉是其關鍵。屁股一樣坐落在坐墊熟悉的位置,前後輪的負重狀態卻是恰如其份,無須刻意後移或前壓。而過彎傾斜身體的時候TCR會有龍頭壓不下去的恐懼感,630則是從容不迫輕鬆指向我想切入的路線,一個外內外、又一個外內外,無數個彎道就這麼被我高速帶過。龍頭穩定了、重心平均了,下坡的速度自然是越來越快,在台三線與台三乙交會段(龍潭往關西)過後的長下坡還帶出了60km的高速,迴轉速來到120臀部還是牢牢黏在坐墊上沒有過往的跳動問題。對比過往地獄般的體驗,現在的我彷彿來到天堂。蕭館長說上坡靠腿力、下坡靠幾何,現在看來真的是所言不假

5.上坡攻略:解除封印,嗜血的猛獸
剛拿到630的初期,在爬坡的體感上一直不甚理想,覺得整車就是死硬,而我百思不得其解。後來在老師的提醒下回頭比對騎行的數據,才發現我數次騎行從離開家門都是用洪荒之力在騎車而我渾然不知(笑)。所以在爬坡的當下體力早已是被榨乾的狀態,用更少的體力還能騎得跟過去顛峰時期一樣接近的表現,630搭配二比一的組合戰力簡直無懈可擊
為了真正理解爬坡的表現,我在幾次測試中盡可能在平路忍住想加速的衝動。在幾次的嘗試後我找到了我與630在迴轉速的甜蜜點(60RPM)。只要能維持這個迴轉速,踩踏的過程就會出現回彈的節奏而非一開始只踩45~55迴轉速時的死硬。至於二比一在我孱弱的腳力感受下可說是毫不妥協的十足剛性,踩踏多少就是轉動多少,當沒有體力的時候就像蹬牆壁那樣令人難受,幸好630的調性緩和了一些。在抓穩節奏後每一個踩踏的力道都很結實的轉換成速度,大腿發力過程股四頭肌與臀大肌出力比例體感大約6比4,不會有過去TCR前後8比2那般懸殊差異,爬坡抽筋的問題也不藥而癒。沒有顧慮的情況下爬坡的過程變得愉悅且富挑戰性,但現階段體能尚未重建,輸出還是得多加節制,否則又會不慎被榨乾體力了(笑)

總結:完美解答,值得等待
對比過去所遭遇的問題,經過漫長等待,如今在客製630上悉數得到了解答。在拋開過去的煩惱、身心的束縛與枷鎖盡數被斬斷後,更顯得客製630是如此的珍貴且美好,也得再次感謝劉老師匠心獨具讓我重拾騎車的樂趣。這把寶刀的好我用了超過一倍的篇幅描述總覺得還意猶未盡。待未來體能進步、登上武嶺之後相信會有更多更詳細的心得可以撰寫,期許屆時我能用更精闢到位的字句分享給大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王志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